便攜式COD快速測定儀是水質監測領域的關鍵設備,其操作流程涵蓋樣品處理、儀器校準、檢測執行及數據管理四大核心模塊。本文系統梳理標準化操作步驟,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一、前期準備與試劑管理 1、設備檢查與預熱 開啟儀器電源后需進行5-10分鐘預熱,確保光源穩定性。檢查消解模塊溫度傳感器是否正常,消解器需升溫至165℃±2℃并保持恒溫狀態。試劑需在有效期內使用,消解試劑(如重鉻酸鉀溶液)與檢測試劑需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水樣采集與預處理 使用潔凈玻璃采樣瓶采集代表性水樣,避免懸浮物干擾。若水樣濁度較高,需經0.45μm濾膜過濾。對于高濃度樣品,需按1:10至1:100比例稀釋,確保COD值在儀器量程(2-5000mg/L)內。 二、校準與消解操作 1、零點校準與標準曲線驗證 使用蒸餾水作為空白樣進行零點校準,儀器自動扣除背景干擾。每季度需用國家計量院認證的標準溶液(如50mg/L、100mg/L、200mg/L)驗證校準曲線,相關系數(r值)需≥0.995。若曲線偏差超過5%,需重新標定。 2、消解程序執行 取2.5mL水樣加入消解管,加入0.7mL D試劑(硫酸汞溶液)和4.8mL E試劑(硫酸-硫酸銀溶液),搖勻后放入消解器。消解時間設定為10分鐘,消解完成后需自然冷卻至室溫或水冷2分鐘。消解過程中需確保消解管密封性,防止試劑揮發。 三、檢測與數據記錄 1、比色分析與結果讀取 將消解液轉移至比色皿,擦拭外壁后放入儀器比色槽。儀器自動測量610nm波長下的吸光度值,通過內置算法(基于分光光度法)計算COD濃度。讀數穩定后,屏幕顯示濃度值(mg/L)及吸光度(A)、透光率(T)等參數。 2、數據存儲與導出 檢測結果自動保存至儀器內存,支持USB接口導出至Excel格式。單臺儀器可存儲1.2萬組數據,建議每日檢測后導出備份。對于異常數據(如波動超過±10%),需重復檢測3次取均值。 四、維護與質量控制 1、儀器清潔與校準 檢測完成后,用去離子水沖洗消解管與比色皿,避免試劑結晶。每月需清潔光路系統,使用無塵布擦拭比色槽。每半年更換光源模塊,確保光學穩定性。 2、廢液處理與安全防護 消解廢液含六價鉻等有毒物質,需收集后交由專業機構處理。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手套與護目鏡,避免試劑接觸皮膚。儀器存放環境需干燥通風,溫度控制在5-35℃,濕度≤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