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總磷快速測定儀憑借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廣泛應用于水環境監測、污水處理等領域。為確保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嚴格遵循校準要求至關重要。校準不僅能消除儀器誤差,還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水質監測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校準前的準備工作是基礎。首先,要仔細檢查儀器外觀,確保顯示屏、按鍵、樣品池等部件無損壞,儀器電量充足或電源連接正常。其次,準備高精度的總磷標準溶液,常見濃度有 0.1mg/L、0.5mg/L、1.0mg/L 等,這些標準溶液需由權威機構配制,且在有效期內,儲存時應避免光照和高溫環境,防止溶液濃度發生變化。同時準備好清潔干燥的比色皿、移液槍、容量瓶等配套器具,所有器具均需經過嚴格清洗,并用蒸餾水潤洗 2 - 3 次,確保無雜質殘留。此外,校準環境也有一定要求,應選擇溫度穩定(通常 20℃ - 25℃)、無強電磁干擾、通風良好的場所。 校準流程需嚴格規范。第一步是零點校準,將蒸餾水注入比色皿中,放入儀器的樣品池中,選擇零點校準功能,儀器會自動扣除背景干擾,完成后檢查零點讀數是否穩定在規定范圍內,若偏差較大需重復校準。零點校準完成后,進行曲線校準。用移液槍準確吸取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分別注入比色皿,按照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放入樣品池,在儀器操作界面輸入對應的標準溶液濃度值,啟動校準程序。儀器會根據測量數據繪制標準曲線,繪制完成后,需檢查曲線的相關系數,理想情況下相關系數應達到 0.999 以上,若未達標,需重新校準或檢查標準溶液、操作過程是否存在問題。 校準周期的確定也不容忽視。一般來說,便攜式總磷快速測定儀的常規校準周期為每 3 個月一次。但如果儀器頻繁使用、測量環境惡劣(如高溫、高濕度、高污染環境),或測量結果出現明顯偏差時,應縮短校準周期,及時進行校準。此外,當儀器經過維修、更換關鍵部件后,也必須重新進行校準,以確保儀器性能恢復正常。 在校準過程中,還有諸多注意事項。操作時要佩戴手套,避免手部油脂和雜質污染比色皿和標準溶液;移液過程要精準,盡量減少人為操作誤差;校準過程中不要隨意觸碰儀器,防止儀器晃動影響測量結果;每次校準完成后,要妥善保存校準記錄,包括校準時間、標準溶液濃度、校準曲線相關系數等信息,以便后續追溯和分析。 嚴格遵循便攜式總磷快速測定儀的校準要求,從準備工作到校準流程,再到校準周期與注意事項,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小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儀器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為水質監測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