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臺式懸浮物測定儀進行水質檢測時,濾膜選擇是決定檢測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的關鍵環節。不同材質、孔徑和結構的濾膜,對水體中懸浮顆粒的截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進而影響懸浮物濃度的測定值。深入了解濾膜特性與檢測結果的關聯,有助于優化檢測流程,提升數據質量。 一、濾膜材質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常見的濾膜材質包括醋酸纖維、混合纖維素、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醋酸纖維和混合纖維素濾膜親水性強,適用于過濾水溶液,但機械強度較低,易在高濁度水樣過濾時破損,導致部分懸浮物穿透濾膜,使測定結果偏低。PVDF 和 PTFE 濾膜化學穩定性高,耐酸堿性強,尤其適合處理工業廢水等復雜水樣;然而,其疏水性可能導致過濾速度較慢,若強制抽濾,可能使濾膜孔徑變形,影響截留效果。此外,部分濾膜材質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添加劑,若未充分清洗,會釋放雜質污染樣品,干擾懸浮物檢測。 二、濾膜孔徑與截留效率的關系 濾膜孔徑直接決定其對不同粒徑懸浮顆粒的截留能力。目前,懸浮物測定常用 0.45μm 孔徑的濾膜,該規格可有效截留絕大多數自然水體中的懸浮顆粒;但對于膠體態物質或納米級顆粒,截留效果有限,可能導致測定值低于實際濃度。若選擇孔徑過小的濾膜(如 0.22μm),雖能提高截留精度,但會顯著增加過濾阻力,延長過濾時間,甚至因壓力過大造成濾膜破裂。此外,當水樣中存在大量微生物時,微生物在濾膜表面繁殖生長,可能堵塞孔徑,改變濾膜的實際截留性能,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三、濾膜預處理與檢測誤差控制 濾膜使用前的預處理至關重要。未經處理的濾膜可能含有可溶性物質,直接使用會導致空白值升高,使測定結果偏高。因此,需用超純水反復浸泡、沖洗濾膜,去除雜質,并在高溫烘干后恒重稱量,以減少背景誤差。若預處理不充分或烘干溫度、時間控制不當,會使濾膜質量發生變化,導致懸浮物重量計算出現偏差。此外,濾膜的保存條件也會影響其性能,潮濕環境易使濾膜發霉變質,降低過濾效果。 四、濾膜選擇的優化策略 根據水樣特性選擇濾膜是關鍵。對于清潔地表水,可選用親水性好、孔徑適中的混合纖維素濾膜;對于工業廢水或高濁度水樣,優先考慮化學穩定性強的 PTFE 或 PVDF 濾膜。同時,需定期對濾膜進行質量檢驗,通過空白試驗和標準物質驗證其截留效率與雜質殘留情況。此外,優化過濾操作流程,控制過濾壓力和時間,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濾膜損壞或檢測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