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氨氮測定儀利用比色法測定氨氮含量,比色皿作為光信號傳輸的關鍵部件,其表面狀態直接影響測量結果。一旦比色皿出現劃痕,會從多個方面干擾測定過程,導致數據偏差。 從光學原理來看,比色過程依賴于光線在比色皿中穿過溶液時的吸收特性。當比色皿表面存在劃痕,光線傳播路徑會發生改變。劃痕會使光線在比色皿內產生不規則的反射和散射,部分光線無法按照正常路徑穿過溶液,導致透過溶液到達檢測器的光強度減弱。而氨氮測定儀是根據光強度變化來計算氨氮濃度,光強度異常減弱會使儀器誤判溶液對光的吸收增加,從而輸出偏高的氨氮測量值。 此外,劃痕還可能導致溶液與比色皿接觸面積和方式改變。原本均勻的光吸收過程被破壞,溶液在劃痕處的分布狀態變得復雜,局部溶液濃度和光吸收特性出現差異。在測量時,這種不均勻性會引入額外的測量誤差,使數據波動變大,重復性變差。例如,在進行多次測量時,由于劃痕導致的溶液狀態不一致,每次測量得到的氨氮數據可能相差較大,無法真實反映樣品的氨氮含量。 劃痕還容易吸附雜質和污染物,進一步干擾測量。比色皿使用過程中,溶液中的顆粒物、微生物等雜質會附著在劃痕處,這些雜質不僅會直接吸收或散射光線,還可能與溶液中的物質發生反應,改變溶液成分,從而影響氨氮與顯色劑的反應進程,使測量結果偏離真實值。而且,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劃痕處積累的雜質越來越多,對數據的影響也會逐漸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深度和長度的劃痕對數據的影響程度不同。較深、較長的劃痕相比淺短劃痕,對光線傳播的干擾更大,數據偏差也會更明顯。為確保臺式氨氮測定儀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需避免比色皿碰撞、摩擦,定期檢查比色皿表面狀態,一旦發現明顯劃痕,應及時更換新的比色皿,防止因比色皿問題導致檢測結果失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