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重金屬測定儀作為檢測水體中重金屬元素(如鉛、鎘、鉻等)的精密儀器,其核心部件的潔凈度與性能穩定性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由于重金屬具有強吸附性和累積性,若清潔保養不當,殘留的重金屬離子會導致交叉污染,引發檢測誤差。因此,建立系統化的清潔與保養流程,是保障儀器長期可靠運行的關鍵。 一、樣品通道的清潔 進樣針、反應池及管路是最易沾染重金屬的部位,每次檢測完成后,需立即用 5% 硝酸溶液沖洗 3 次,利用硝酸的強氧化性溶解殘留的金屬離子,再用超純水沖洗至中性(pH 6-7)。每周需進行深度清潔:將 0.1mol/L EDTA 溶液注入反應池,浸泡 2 小時后排出,再用超純水循環沖洗 10 分鐘,利用 EDTA 的螯合作用去除頑固吸附的重金屬。對于進樣針內壁的污染,可使用專用通針器配合稀硝酸反復疏通,避免結晶堵塞影響進樣精度。清潔過程中需全程佩戴耐酸手套,防止硝酸腐蝕皮膚。 二、光學系統的保養 比色皿作為光學檢測的核心部件,每次使用后需用 10% 硝酸浸泡 30 分鐘,再用超純水沖洗干凈,倒置在濾紙上晾干,存放于專用干燥盒中 —— 禁止用手觸碰比色皿透光面,避免指紋殘留影響光路。每月需用專用鏡頭紙蘸取無水乙醇擦拭儀器的光源發射器與檢測器鏡片,去除表面灰塵與試劑霧滴,若鏡片沾染油污,可先用鏡頭紙蘸取少量乙醚擦拭,再用干紙吸干。清潔后需檢查光學部件是否有劃痕,若鍍膜損壞需及時更換,防止光線折射異常導致吸光度測量偏差。 三、電路與主機的保養 儀器主機應放置在恒溫(15-30℃)、干燥(相對濕度≤70%)的實驗室環境中,遠離強電磁場與腐蝕性氣體。每周用干燥的超細纖維布擦拭主機外殼,去除表面灰塵;每月打開主機側蓋,用壓縮空氣(壓力≤0.3MPa)吹掃內部散熱風扇與電路板,防止粉塵堆積導致散熱不良。檢查電源接口與數據線插頭是否松動或氧化,若發現觸點銹蝕,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后涂抹導電膏,確保電路連接穩定。長期停用(超過 1 個月)時,需斷開電源,將主機用防塵罩覆蓋,每月通電預熱 1 次(30 分鐘),防止電容老化。 四、試劑系統的維護 試劑瓶需使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質,存放于避光、低溫(2-8℃)環境中,不同重金屬檢測試劑需單獨存放,標簽清晰注明有效期。每次更換試劑時,需先清潔試劑管路:用新試劑沖洗管路 3 次,再連接至儀器,避免不同試劑混合產生沉淀。對于易揮發的試劑(如氰化鉀溶液),需檢查瓶蓋密封性,每次使用后及時擰緊,防止揮發污染或濃度變化。廢棄試劑需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避免環境污染與儀器腐蝕。 五、校準與性能驗證 每兩周需用標準溶液進行一次單點校準,每月進行一次全量程校準(至少 3 個濃度點),確保儀器測量誤差控制在 ±5% 以內。校準前需確保儀器已預熱 30 分鐘,環境溫度穩定,校準數據需記錄存檔,與歷史數據對比分析漂移趨勢。若發現校準偏差過大,需檢查光源強度、比色皿配對性等因素,必要時聯系廠家進行專業調試。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清潔與保養措施,能有效減少重金屬殘留污染,延緩儀器部件老化,確保臺式重金屬測定儀長期保持良好的檢測性能,為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領域的重金屬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