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余氯測定儀所用試劑的有效性直接決定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試劑失效會通過外觀、反應過程及數據輸出等多方面表現出來,需通過細致觀察與分析及時識別,避免錯誤數據影響水質評估。余氯檢測試劑多為顯色劑或氧化劑,其化學性質活潑,易受光照、溫度、儲存時間等因素影響而失效,掌握失效表現是保障檢測質量的重要前提。 試劑外觀的異常變化是失效的直觀信號。正常情況下,液體試劑應保持澄清透明,若出現渾濁、沉淀或分層現象,通常提示試劑發生分解或變質。部分顯色劑會因氧化導致顏色改變,如從無色變為淺黃、棕褐色,或原有顏色顯著加深,這種色澤變化往往伴隨有效成分的損耗。固體試劑若吸潮結塊,或出現潮解、變色,也可能失去原有反應活性。此外,試劑瓶內壁若出現結晶附著物,或瓶塞處有明顯腐蝕痕跡,可能是試劑泄漏或揮發導致的成分改變,需警惕其有效性。 檢測數據的異常波動是失效的核心表現。試劑失效會導致標準曲線線性變差,低濃度標準點與高濃度標準點的偏離程度超出允許范圍,使校準無法通過。對同一樣品多次檢測時,數據重復性顯著下降,相對標準偏差超過儀器規定的精度要求(通常>5%)。更明顯的表現是測量值與實際余氯濃度偏離,如空白樣品的檢測值異常偏高,或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測量值明顯偏低,甚至出現負值。當試劑完全失效時,可能對不同濃度的樣品均顯示相近讀數,失去對余氯濃度變化的響應能力。 反應過程的異常是失效的關鍵指征。正常反應中,試劑與余氯應在規定時間內(通常為 1-10 分鐘)完成顯色,且顏色深度隨余氯濃度呈規律性變化。試劑失效時,顯色反應可能延遲,超過規定時間仍未達到穩定狀態;或顯色后迅速褪色,無法保持穩定的吸光度讀數。部分失效試劑會導致反應體系出現異常顏色,如本應顯粉紅色的體系變為橙色、灰色,或顯色強度與濃度呈反向變化(低濃度顯色深、高濃度顯色淺)。此外,反應過程中若產生氣泡、絮狀物,或溶液出現發熱、異味等現象,也可能是試劑變質引發的異常化學反應。 儲存與使用條件的異常加速試劑失效,其表現可輔助判斷。若試劑超過有效期,或未按規定條件儲存(如需冷藏的試劑長期室溫存放、需避光的試劑暴露在強光下),出現失效的概率顯著增加。頻繁開啟試劑瓶導致過多空氣進入,或取用試劑時造成交叉污染,可能使試劑提前失效,表現為同一批次試劑中部分瓶內試劑狀態異常。多次使用后若發現試劑消耗量異常增加,或達到規定反應時間后仍需過量添加才能顯色,可能是試劑活性下降的信號。 識別這些失效表現后,需立即停用可疑試劑,更換新批次合格試劑重新校準并檢測,同時記錄失效試劑的批次、儲存條件及使用情況,追溯失效原因。通過及時發現并更換失效試劑,可確保臺式余氯測定儀始終處于準確檢測狀態,為水質消毒效果評估、飲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