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色度測定儀因頻繁移動和現場使用的特性,其維護保養需兼顧便攜性與精密性,通過針對性的清潔、防護與校準,避免因環境干擾、部件損耗導致的檢測偏差,確保儀器在各類場景中持續穩定運行。 一、日常清潔 日常清潔需覆蓋儀器內外關鍵部位。檢測池作為直接接觸樣品的部件,每次使用后需立即用蒸餾水沖洗,去除殘留樣品 —— 若檢測有色樣品,需用溫熱蒸餾水浸泡 10 分鐘后再沖洗,避免色素附著;頑固污漬可用稀釋的中性洗滌劑輕擦,再用蒸餾水徹底沖洗,禁止使用有機溶劑(尤其塑料檢測池)。儀器外殼與操作面板需用濕潤的軟布擦拭,去除灰塵與指紋,避免液體滲入按鍵縫隙;顯示屏若有污漬,需用專用屏幕清潔劑輕擦,防止劃傷。清潔后需確保所有部件完全干燥,再收納存放,防止潮濕導致電路故障。 二、光學系統的維護 檢測光路中的透鏡與光源窗口需定期檢查,若有灰塵可用專用鏡頭紙輕擦(單方向擦拭,避免來回摩擦),禁止用手指或硬布觸碰光學表面。檢測前需檢查光源是否穩定 —— 若發光不均勻或亮度明顯下降,可能是光源老化,需按說明書更換;更換光源后需重新校準,確保光路對準。長期使用后,若發現檢測值偏差增大,需清潔檢測池定位槽,去除可能導致檢測池放置偏移的雜質,保證光路與檢測池透光面完全對齊。 三、電池與電源系統的保養 內置電池需避免過度放電,每次使用后若電量低于 20%,需及時充電(使用原裝充電器),充電時需在室溫環境下進行,禁止充電時使用儀器。長期存放(超過一周)需保持電池電量在 50%-70%,并每月補充充電一次,防止電池虧電損壞;可拆卸電池需單獨存放于干燥處,避免與金屬物品接觸短路。外接電源使用時,需確認電壓匹配,避免電壓不穩損壞電路;電源線需避免拉扯、彎折,收納時纏繞成適度半徑,防止內部線芯斷裂。 四、校準與性能驗證 每次進行重要檢測前,需用標準色度溶液進行單點校準,確認儀器讀數與標準值偏差在允許范圍;每月需進行一次全量程校準,重新繪制標準曲線,校準后記錄校準數據與偏差情況。若儀器經歷劇烈震動(如跌落)或長期未用,重新啟用前必須全面校準,必要時聯系廠家進行專業校準。檢測時若發現平行樣偏差過大(超過 5%),需暫停使用并排查原因 —— 可能是光學部件污染、光源不穩定或檢測池磨損,排除故障并重新校準后再使用。 五、存放與收納的規范 儀器需收納于專用便攜箱,箱內放置防震墊,避免部件相互碰撞;檢測池需放入專用盒單獨存放,防止透光面磨損。存放環境需干燥、避光,溫度控制在 10-40℃,避免與腐蝕性氣體、強磁場同處;野外使用后,需先清潔儀器外部,去除泥沙、油污后再收納。長期不用時,需將電池取出(若可拆卸),儀器與配件分開存放,定期檢查收納環境的溫濕度,防止霉變或銹蝕。 六、維護記錄的完整性 建立維護臺賬,記錄每次清潔、校準、更換部件的時間與情況,注明檢測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及處理方法。當儀器出現故障時,可通過記錄快速排查原因 —— 若近期未校準,優先考慮校準問題;若剛更換電池,需檢查電源連接。定期分析維護記錄,可預判易損耗部件的更換周期,提前準備備用件,避免突發故障影響使用。 通過系統化的維護保養,既能減少便攜式色度測定儀因頻繁移動和現場使用導致的性能衰減,又能延長關鍵部件的使用壽命,確保其在實驗室外環境中仍能提供可靠的色度檢測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