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監測中,便攜式氨氮快速測定儀需在短時間內完成水樣檢測,為污染處置提供數據支撐(如泄漏范圍劃定、應急投藥劑量計算)。其操作需兼顧 “速度” 與 “精度”,核心是通過標準化流程減少誤差(目標偏差≤10%),同時適應野外復雜環境,具體操作要點如下。 
一、現場準備:設備與耗材的快速核查 應急場景下的準備需 “極簡高效”,避免因遺漏耗材或設備故障延誤檢測: 1、設備狀態確認 開機自檢:按下電源鍵后,觀察儀器是否顯示 “正常”(若提示 “光源故障”“電池電量低”,立即更換備用電池或連接外接電源,確保續航≥4 小時); 校準核查:用自帶的標準比色卡(或內置校準曲線)快速驗證(如檢測 0.5mg/L 標準液,讀數偏差需≤0.05mg/L),若偏差過大,啟用儀器自帶的 “快速校準” 功能(輸入 2 個標樣濃度完成校準,耗時≤5 分鐘)。 2、耗材與工具攜帶 核心耗材:預裝試劑管(需在有效期內,避免擠壓破損)、一次性比色皿(配套規格,如 1cm 光程)、0.45μm 濾膜(獨立包裝,用于濁水樣過濾); 輔助工具:便攜式采樣瓶(500mL,提前用純水清洗)、移液槍(10mL 規格,量程鎖定避免誤操作)、密封袋(收納廢液,防止污染)。 二、水樣采集與預處理:快速完成關鍵步驟 應急監測的預處理需 “去繁就簡”,僅保留必要操作(如過濾、干擾消除),避免流程過長: 1、采樣規范 點位選擇:優先采集污染核心區(如泄漏點下游 10 米內)、邊界區(疑似污染與未污染交界處)水樣,每點位采集 2 份平行樣(分別檢測,偏差超 15% 需重采); 樣品保存:采樣后立即標記(點位、時間),若無法立即檢測,加硫酸調 pH 至 1-2(用 pH 試紙快速判斷),但需在 2 小時內完成檢測(避免氨氮揮發或轉化)。 2、快速預處理 濁度處理:若水樣渾濁(肉眼可見懸浮物),立即用 0.45μm 濾膜過濾(手持漏斗,接取中段濾液,棄去初濾液 5mL),避免顆粒物吸附氨氮導致結果偏低; 干擾消除:若水樣有明顯異味(如硫化物),滴加 1-2 滴 3% 過氧化氫溶液(至異味消失);含余氯時,加入 0.1mL 硫代硫酸鈉溶液(10%),混勻后靜置 1 分鐘(無需精確計時,以快速消除干擾為目標)。 三、檢測操作:按 “試劑 - 反應 - 檢測” 流程提速 便攜式儀器多采用預裝試劑(無需現場配制),需嚴格控制反應條件,平衡速度與顯色完全度: 1、試劑添加與反應控制 移液與加樣:用移液槍取 10.0mL 水樣注入反應管(避免觸碰管口,防止污染試劑),蓋緊后顛倒混勻 3 次(無需劇烈震蕩); 反應條件:按試劑說明控制溫度(常溫 20-30℃時反應 10 分鐘,低溫<15℃時用手握反應管加熱,縮短至 8 分鐘),避免陽光直射(防止試劑分解),反應期間準備下一個樣品,并行操作提升效率。 2、儀器檢測規范 比色皿操作:將反應后的溶液倒入比色皿(至 2/3 高度),用鏡頭紙擦拭外壁(僅擦一次,避免反復摩擦產生靜電吸附灰塵),放入檢測槽時對準定位線(確保光路對齊); 讀數與記錄:按下 “檢測” 鍵后,儀器 3 秒內顯示結果,立即記錄(同步標注點位、時間),若顯示 “超量程”(如>10mg/L),用純水稀釋 10 倍后重新檢測(結果 × 稀釋倍數)。 四、數據驗證與應急處置:即時判斷結果有效性 應急數據需 “即時驗證”,避免錯誤數據誤導決策,同時為后續行動提供依據: 1、結果可靠性判斷 平行樣對比:兩份平行樣檢測結果相對偏差需≤10%(如 1.0mg/L 與 1.1mg/L 為合格),超差時優先采信濃度較高的結果(應急場景下 “寧高勿低”,避免低估污染); 質控樣驗證:若攜帶質控樣(如 2.0mg/L),同步檢測,偏差超 15% 時,重新檢查試劑是否失效(更換新試劑管重試)。 2、數據應用銜接 快速上報:將核心數據(如最高濃度、超標倍數)即時反饋至指揮端,標注 “應急檢測”(明確數據為初步結果); 設備復位:檢測完成后,倒空比色皿(廢液入密封袋),用純水沖洗 2 次(為下一個點位檢測做準備),儀器關機前保存檢測記錄(避免數據丟失)。 五、野外環境適應:應對復雜條件的操作技巧 1、溫度與光照控制 低溫環境:反應管可放入保溫箱(內置熱水袋,溫度≤40℃),避免試劑結晶(影響顯色); 強光環境:用遮光板遮擋檢測槽(或用身體擋住陽光),防止雜光干擾吸光度測定。 2、設備防護 防水防塵:檢測時將儀器放在防水墊上,下雨時用傘遮擋(避免雨水進入接口); 防震動:放置在平穩表面(如采樣箱蓋子),避免手持檢測(震動導致比色皿移位)。 應急監測操作的核心是 “在保證基本精度的前提下提升效率”—— 通過簡化流程(如預裝試劑、快速校準)、聚焦關鍵步驟(如過濾、反應時間)、適應野外環境,使便攜式氨氮測定儀既能滿足 “快速響應” 需求,又能為應急決策提供可信的基礎數據。操作中需牢記:應急檢測的 “快” 是建立在 “規范” 基礎上的,省略必要步驟(如過濾濁水)可能導致數據失真,反而延誤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