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濁度測定儀是水質分析中的關鍵設備,其準確性和穩定性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為確保儀器性能,需從校準周期、日常清潔、部件維護及存儲運輸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維護。 
一、校準周期管理 校準周期的確定需結合儀器使用頻率、測量精度要求及環境條件綜合評估。一般建議每半年至少校準一次,若儀器使用頻繁或測量要求嚴苛,可縮短至每季度一次。校準應采用標準濁度溶液,按照儀器說明書操作。例如,使用零濁度水和100NTU標準溶液進行兩點校準,確保讀數誤差在±0.1NTU范圍內。校準后需記錄結果,并定期核查歷史數據,若發現偏差超出允許范圍,應立即重新校準。 二、探頭清潔規范
探頭是濁度測定的核心部件,其清潔程度直接影響測量準確性。每次使用后,需立即用去離子水沖洗探頭表面,去除殘留樣品。對于頑固污漬,可使用棉簽蘸取少量專用清潔劑輕輕擦拭,避免使用硬質工具或腐蝕性溶劑,以防損傷光學部件。清潔后需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并用無塵布擦干。長期未使用的探頭,應存放在干燥、無塵的環境中,并定期檢查其表面狀態。 三、日常維護要點 外觀清潔:每周至少用柔軟濕布擦拭儀器外殼,去除灰塵和污漬。避免使用含酒精或有機溶劑的清潔劑,以防損壞表面涂層。 內部檢查:每月打開儀器機蓋,檢查內部部件是否有積塵或污垢。使用吸塵器或軟毛刷清除灰塵,注意不要觸碰電路板或光學元件。 部件更換:根據廠家推薦的周期,定期更換光源、鏡頭等易損件。例如,燈泡每年更換一次,更換時需佩戴白手套,避免指紋污染。 軟件更新:定期連接計算機,檢查儀器軟件是否有更新版本。升級可修復潛在漏洞,提升測量精度和穩定性。 四、存儲與運輸要求 儀器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溫度控制在15-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長期不使用時,需將探頭從儀器上拆卸,單獨存放。運輸過程中,應使用專用包裝箱,并采取防震措施,避免儀器受到劇烈振動或撞擊。 五、操作規范與記錄 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熟悉儀器使用方法和維護流程。每次維護后,需填寫維護記錄,包括日期、操作內容、更換部件及校準結果。這些記錄有助于追蹤儀器性能變化,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維護指南,可確保實驗室濁度測定儀長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為水質分析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