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濁度測定儀是水質檢測中評估水體渾濁程度的重要設備,規范的操作規程不僅能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保障實驗安全。從操作前準備到測量過程,再到后續維護與數據管理,需嚴格遵循系統化流程。 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檢測順利開展的基礎。首先,需檢查儀器外觀是否完好,確認電源線、傳感器等部件無破損、無老化現象;儀器開機后,要預熱 15 - 30 分鐘,使內部光源和電路達到穩定狀態,避免因溫度漂移導致測量誤差。同時,準備好所需耗材,如比色皿、擦拭布等,比色皿應選用與儀器適配的規格,并確保其內外壁潔凈、無劃痕,使用前需用超純水沖洗 3 次以上,并用無塵擦拭布擦干,防止殘留雜質干擾測量結果。此外,還需準備標準濁度溶液,用于儀器校準,標準溶液應按照規定的濃度梯度配制,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測量過程中,規范的操作步驟是獲取精準數據的核心。取樣時,應使用干凈的容器采集水樣,并確保水樣具有代表性,避免因樣品不均勻導致結果偏差;將水樣緩慢倒入比色皿中,液面高度需達到比色皿容積的 2/3 - 3/4,且避免產生氣泡,若有氣泡,可用無塵擦拭布輕敲比色皿外壁使其排出。隨后,將比色皿放入儀器的測量槽內,確保比色皿的透光面與光路方向垂直,并關閉測量槽蓋,防止外界光線干擾。啟動測量程序前,需先進行空白校準,即放入裝有超純水的比色皿,按儀器操作界面的 “校準” 鍵,使儀器歸零;完成校準后,選擇對應的測量模式(如散射法、透射法),點擊 “測量” 按鈕,等待儀器穩定讀數,通常每個樣品需重復測量 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測量結束后,儀器的維護與數據處理同樣重要。首先,取出比色皿,用超純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妥善存放;若比色皿殘留難清洗的污漬,可使用稀鹽酸或專用清潔劑浸泡處理,但需避免使用強氧化性試劑損壞比色皿材質。儀器表面若有污漬,需用干凈的軟布擦拭,禁止使用腐蝕性清潔劑。長期不使用時,應斷開電源,將儀器置于干燥、防塵的環境中。數據處理方面,需記錄每次測量的原始數據、校準結果及測量時間,并對數據進行分析,若發現測量值異常(如超出正常范圍或重復性較差),需重新檢查樣品、儀器校準狀態或測量操作是否存在問題,必要時進行復測。 實驗室濁度測定儀的操作規程涵蓋準備、測量、維護的全流程,只有嚴格執行每個環節的標準要求,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為水質監測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