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油儀的測量需遵循標準化流程,從樣品預處理到數據輸出的每個環節都需嚴格控制,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整個過程可分為準備、萃取、儀器校準、檢測及收尾五個核心環節,每個步驟需兼顧操作規范與儀器特性。 
一、前期準備工作 需提前檢查儀器狀態,確認電源線、數據線連接穩固,開機后觀察自檢是否通過,顯示屏無報錯提示。準備配套耗材:選擇適配的石英比色皿(需無劃痕、透光面潔凈),專用萃取劑(如四氯化碳,需符合檢測純度要求),以及移液管、分液漏斗等前處理工具。樣品需處于均勻狀態,若有明顯懸浮物需先過濾(使用玻璃砂芯漏斗,避免使用濾紙吸附油分),并記錄樣品溫度(溫度波動需控制在 ±2℃內,避免影響萃取效率)。同時準備空白對照樣品(純萃取劑),用于后續校準基線。 二、樣品萃取環節 按比例量取樣品與萃取劑,倒入分液漏斗后充分振蕩(振蕩時間需符合標準,通常為 2-3 分鐘),使油分完全轉移至萃取相。振蕩后靜置分層(分層時間根據樣品基質調整,一般為 10-30 分鐘),確保萃取相(通常為下層)與水相徹底分離。分離時需緩慢放出萃取相,通過無水硫酸鈉柱脫水(去除殘留水分,避免水分干擾紅外吸收),收集至潔凈比色皿中,注意避免萃取相接觸皮膚或吸入揮發氣體。若萃取后溶液渾濁,需重新過濾或離心處理,確保待測液澄清。 三、儀器校準 開機預熱完成后(預熱時間按儀器說明書執行,通常為 30 分鐘),進行空白校準:將裝有純萃取劑的比色皿放入樣品室,確保放置到位(透光面對準光路),點擊 “空白校準”,儀器自動記錄基線值,校準完成后需觀察基線是否平穩(波動幅度需在允許范圍內)。隨后進行標準曲線校準:按濃度梯度依次測量標準油溶液,每個濃度測量 3 次取平均值,儀器自動生成標準曲線,校準后需用中間濃度標準液驗證,偏差超出范圍需重新校準。校準過程中需避免觸碰樣品室,防止光路偏移。 四、樣品檢測 將裝有萃取后樣品的比色皿用無塵布擦拭透光面(僅接觸磨砂面),去除指紋與污漬,輕敲比色皿排除氣泡(氣泡會散射紅外光),平穩放入樣品室并關閉艙門。選擇 “樣品測量” 模式,儀器自動采集數據(測量時間由儀器設定,通常為 10-20 秒),待讀數穩定后記錄結果(包括濃度值、吸光度等參數)。每個樣品需平行測量 2 次,相對偏差需小于 5%,否則需重新檢測。檢測高濃度樣品后,需用純萃取劑清洗比色皿,避免污染后續低濃度樣品。 五、測量收尾與數據整理 檢測結束后,及時清理耗材:比色皿用純萃取劑沖洗 3 次后,再用蒸餾水洗凈,干燥后存放;剩余萃取劑需倒入專用廢液桶(按危廢處理),不可隨意傾倒。關閉儀器前需完成數據導出(保存至存儲設備或打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樣品編號、測量時間、環境溫度、標準曲線參數及平行樣偏差。關機需按正常程序操作(先關閉軟件再切斷電源),并清潔儀器表面(用無塵布擦拭樣品室與操作臺),保持檢測區域整潔。 整個測量過程需遵循 “平行操作、全程記錄” 原則,每個步驟的時間、試劑用量、儀器參數均需可追溯。通過規范操作減少人為誤差,同時兼顧儀器維護,既能保證檢測數據可靠,又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
|